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注册
关于我们
|
积分管理
|
帮助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图书
书评
案例
首 页
核心图书
宝宝图书
妈妈成长图书
妈妈推荐图书
书评案例
在线读书会
首页 >> 案例详细>>
案例列表
接纳孩子的真实面貌
分享者:
任瑞香
鲜花(0)
收藏(0)
主题解读:即如其所是的接纳孩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
妈妈讲述:我儿子为为性格太内向了,不爱跟人打招呼,别人问什么他总是不回答,你说一个男孩子这样长大后怎么能在社会上吃得开啊。为了能让他变得外向些,我把他换到了一个更大、孩子更多的幼儿园,希望能让他改变过来。可还是没啥用,唉,怎么办,我真闹心啊!
孩子说:我不喜欢跟不认识的人打招呼,我又不认识他,为什么非要说话呢?妈妈说我要是不说话,人家就不喜欢我。妈妈越这样说我,我就越觉得自己不好,我就更不爱说话了。
不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会导致孩子内心出现扭曲
每一个人生来的性格特质是不同的。在心理学领域,关于人们天生性格特质存在着多种学说。人们天生的性格特质是不同的,更不用提还有许多其他学说都向我们展示了这种不同。
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并非由孩子的主观努力而可以改变的天生因素,非要让孩子改变成我们希望的性格,那对于孩子而言,必然是痛苦的。他们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去对抗身体和心理本能的状态,由此产生自责、内疚、羞耻、愤怒、无助、恐慌等多重负向感受,在外来压力下造成了内心的扭曲。
其实,无论哪种天生特质的孩子,只要不压抑他们的天性,允许他们放松地做自己,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得自在快乐,并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反而更愿意主动调整自己来适应周围环境。
给妈妈的建议:接受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性格特质
其实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大多数情况都是源于自身的恐惧。
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某些性格的人在社会上受欢迎,某些性格的人会遭受不公平待遇甚至被人欺负,也许这些情况就在他们自己身上发生了。
他们爱孩子,当然害怕孩子成为容易遭受欺负的人,因此他们会竭尽全力改造孩子成为他们认为“好性格”的样子。但他们忽略了,那些只是他们的看法和感受而已,不一定就适合孩子。其实只要孩子能够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选择,那他一定会是快乐的。
父母首先要明确这些恐惧与孩子无关,要为此承担起责任,并且想办法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让孩子为此买单。
其次,父母希望孩子改变也并非绝对不可以,但不能通过强迫孩子的方式,可以尝试通过创造环境、以身示范来给孩子呈现出不同的选择。
2、接受孩子真实的表达
妈妈讲述:我很多时候都不能接受我们家羽儿表达出来的想法,比如,他回到家经常跟我说起他对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看法,或者他对我和他爸爸的看法,而且许多看法都是负向的,我觉得他可真多事儿。甚至有一次,他直接跟我说:“妈妈,我觉得你不是个好妈妈,经常对我发脾气。”听他这么说,我更生气了,就开始数落他没良心,我都怎么怎么对他好了,他还不知足。谁知,他还一摆出一副不愿意听的样子。你说,这孩子怎么这儿样啊!
孩子说:我就是那样想的嘛,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我不该有这些想法吗?可这都是事实啊,看来我这样做妈妈不喜欢,也许是我做错了?
接受孩子真实的表达可以帮助孩子全然地接纳自己
许多人的内在纠结都源自对自己的不接纳,他们认为自己产生某些想法和感受是不对的,不应该这样,可很多时候这些想法和感受好像不受控制似的就会自动萌发出来。
因此,他们会花费很多能量去抗拒,不能让别人看出来,甚至连自己都不愿意看到,从而陷入自责、内疚、恐惧、无力、慌张的矛盾纠结状态。
其实,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是分不出对与错的,之所以生成这些想法和感受,都是由我们的经历和内心的渴望决定的,在那一刻的当下它们就是真实存在着的。
如果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这些想法和感受,并不意味着要按照它们去行动,只是从内心中允许它们的存在,不做任何评判,那样就不会产生内在的纠结,内心就会是平静的。
如果我们小时候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时,得到的都是拒绝。因此,我们就学会了评判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产生诸多纠结。因此,若想让我们的孩子时常处于内心平静的状态,就要在他们真实地表达内心时,全然地接受,而不是拒绝。
给妈妈的建议:接受孩子真实的表达,以反馈感受的方式帮助孩子调试表达的方式
首先,要理解并接受孩子真实的表达。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任何的想法和感受都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的。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做到这一步,那么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在是自由地,就不会去评判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避免了内在的纠结。
其次,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反馈感受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调试表达的方式。因为在关系当中,如果能考虑对方的感受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或者选择是否表达出来,就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创造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关系。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达成这样的状态,通过反馈感受,孩子可以学习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注意,一定不要批评孩子的表达,只要分享自己的感受、看法或建议就可以了,最终的选择权要交给孩子。
3、接受孩子的“缺点”
妈妈讲述:我们家小小可真不省心,身上也不知怎么有那么多毛病,你看他吃饭吃得总是最慢的,上幼儿园也是磨磨蹭蹭,不光这样,他还脑子还不开窍,学拼音费死劲了,做手工也做不好,你说我有多犯愁啊!
宝宝有话要说:我真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我不觉得自己这样有什么不好嘛,可她却总是催我、说我,整天这样,真难过!
“缺点”会给孩子带来“我永远都不够好”的感觉
从根本意义上讲,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缺点”,只是人们心中有许多标准,达不到就把它称为“缺点”。
对于孩子而言,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是个有“缺点”的人,会带给孩子影响其终身的一个负向信念,那就是“我永远都不够好”,即便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事情,那些“缺点”也不会消失,它们会深深地刻成自己的标识,与此相伴随的是常常体验到负向感受。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特点”而没有“缺点”,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孩子所谓的“缺点”,就是父母用“你是足够好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只是希望孩子在“行为”上做出一些调整,来满足自己或周围环境的期待,那么孩子就更容易接受,而且不会把这些内化为对自己的标识,不会产生关于自己的负向信念以及相应的负向感受。
给妈妈的建议: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去看“缺点”
首先,不要在你的孩子身上使用“缺点”这一词,要明确这个概念会带来你不想要的负面结果。
其次,在内心中将孩子的人和行为分开,要明确孩子的人是“足够好”的,只是行为上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或者尝试换个角度来看待你认为孩子的“缺点”,把它看成是你孩子的“特点”而已。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很有收获
枝丫
2014-4-15 12:13:05
很有收获哦!!
最新案例
学会爱自己的十个锦囊
济南杨杨妈
2014-11-30 19:14:00
中国爸爸到底背负着什么?为孩子爸们说两句公道话
济南杨杨妈
2014-11-20 16:49:20
信任—故事很短 却道出人性
杭州天天妈
2014-11-10 10:25:51
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萨提亚冰山理论的运用)
济南杨杨妈
2014-11-4 21:02:24
觉知心理学如何实现性格的转变
济南杨杨妈
2014-10-26 13:28:24
越给予越富有
佳佳妈
2014-10-25 19:26:21
公主守则—聪明妈妈的童话故事新编
南宁天澔妈
2014-10-24 20:26:59
只看到孩子不乖,却没看到他未被满足的情绪需求
济南杨杨妈
2014-10-23 21:00:56
让孩子用自己的选择带来内心的成长
北京轩轩妈
2014-10-21 11:14:43
孩子天生很专注,反倒是被家长损害了
轩轩妈
2014-10-21 11:14:34
浏览历史
全部清除
接纳孩子的真实面貌
主题解读:即如其所是的接纳孩子
版权所有© 2012 母亲读书运动网
浙ICP备18053775号-1
浙公安备33010602008996号
关于我们
|
意见反馈
|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
马上注册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