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详细>>案例列表
让孩子用自己的选择带来内心的成长
分享者:北京轩轩妈  鲜花(0) 收藏(0)

 

明确上兴趣班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


  都都满6岁了,正在进行的有两个,一个是跆拳道,一个是乐高课。搞清上兴趣班是谁的需要这点非常重要,有些时候家长由于自己小时候的缺憾,或者某些过去经验累积得出的信念或者认知,会诱导孩子走进某类兴趣班。比如认为女孩就该学点艺术,男孩就该学点力量、速度或者对抗的课程。


  我认为孩子自身心底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让他拨开迷雾,看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虽然有时候在选择兴趣班时孩子看似迷糊,这个学几天,那个学几天,最后哪个都没学完。我倒觉得这是个必然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它让孩子通过鉴别比较拨开了迷雾,挖掘出了自己内心的那种潜能,然后释放。有些时候也许我们大人是看得更清楚,但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己找到这种能量的机会,而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想想看,我们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为什么非得要求孩子不这样呢?


  回过头来说,孩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选择兴趣班那些不好的影响应该如何避免呢?我的经验是要和孩子做约定,比如约定如果选择了学,那么至少要把这一期学完,让他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也让他知道选择的慎重,那么在下一次选择的时候,随意和盲目的机率就会少了。依据满足谁的需要这个原则,都都上的这三个兴趣班都是他自己选择的。


上兴趣班的目的并非掌握某种技能,而是度过一段快乐时光


  有一次课是拿泡沫材料沾上颜料在墙上画大树。课程开始之后,都都不知道什么缘故,死活不愿意离开我坐到课桌旁,于是我抱着都都在墙边坐着。这时旁边的一位家长说道:“你还小男孩儿呢,一点都不勇敢,一节课那么多钱,你快过去上课吧。”都都听了之后身体就僵住了,我于是清晰而又坚定地回应道:“我不介意啊,他喜欢在这里就在这里吧,这是他的选择。”这时他的注意力回到了自己家的孩子身上,他女儿在画树叶的时候选择了圆形的泡沫,所以制造出了很多圆形的树叶。他不满意了,于是大声指责:“谁教你的,你到外头看看,树叶有圆形的吗?”课堂秩序随之凝固,而他的孩子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


  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呢?只有好好端坐、跟着老师的指示一步步走才是学习嘛?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认知一定有对错之分吗?
  
  孩子上兴趣班,目的并非掌握某种技能,他的初衷只是想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度过一段快乐时光,那么这段快乐时光如何度过是他的事情。我们家长有时因为自己的恐惧或者期待,或者希望物有所值,反倒是希望他能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让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


观察和等待,给孩子适应新课程的过程


  关于学习跆拳道,都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快到5岁的时候,都都自己提出要上跆拳道,于是我就带他去试听。他感觉很好,报了一期的名。结果前三次的课程,都都去了还都是只愿意看,不愿意练。我内心还是有些焦虑的,因为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无法走进练习场,也许是因为爸爸长期不在身边,所以他对这种完全“雄性”的场需要时间接纳。


  我仔细观察,都都其实是非常喜欢跆拳道的,每次在课间的时候他都会冲进去找教练玩,但一到上课集合,他就溜出来了。旁边的家长开始给他压力,虽然我有耐心等待他观察,但都都更加不愿意走进去了。
在第四次课程的时候,矛盾激化了。都都爸爸无法容忍他的这种行为,软硬兼施要求都都进场,但随着都都的拒绝,都都爸爸的言辞越来越激烈,指责、比较,都都坚决要求离场,看都不看了。


  整整过了一年,我很少对都都提跆拳道的事情,我只是耐心的等待。终于有一天,都都自己突然再次提出要练跆拳道。在带都都去场馆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并不提起那次的经历,而是表达了我的欣赏,我知道这是孩子内心萌发的力量把他带进场的,大人用错误的方式把他拽开了,这次他自己又找到了这种力量,所以更加可贵。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都都重新走进跆拳道馆时的那种神情,紧张又坚定的眼神,紧握的小拳头,稳稳的步伐。而其实,如果在他刚开始学习之初就能耐心等待的话,这种紧张也许不必发生,他会把更多的内心力量用在享受跆拳道带来的快乐上,而不是用在和自己紧张纠结的内心的挣扎上。

【版权声明】

感谢母亲读书运动妈妈们的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mamababybook@sina.com,本站将尽快删除,谢谢!

评论列表我要评论
    暂无数据
版权所有© 2012 母亲读书运动网   浙ICP备18053775号-1   浙公安备33010602008996号
关于我们 |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