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读书会简介

       来自同伴的压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真实而强大的。因为不希望被同伴嘲笑或孤立,担心会失去友谊,所以,有些孩子不敢轻易地对朋友们说“不”,有时不惜违背自己的原则和本意,做出错误的选择。如何拒绝别人而不必感到愧疚?如何坚持原则,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不伤害朋友的感情、保持友谊?这些需要孩子们掌握必要的拒绝的技巧。


       本期读书内容:帮助孩子为自己设立界限,对外部压力说“不”

       参与方式:请咨询在线客服QQ2307473065


已有282人报名

开始时间:2013-1-23 13:30:00

主办方:中国母亲读书运动

本期嘉宾
吴心奕:《嘉顿小镇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故事》主创,从事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一线的实际教学十多年,尤其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和课程设计方面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担任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并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查看详细专家导读

本文由中国亲子读书网编辑,转载请注明www.mamababybook.com和本文原址,谢谢!


◆专家吴心奕老师:

       各位妈妈下午好,我们今天的读书会现在开始。

       来自同伴的压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真实而强大的。因为不希望被同伴嘲笑或孤立,担心会失去友谊,所以,有些孩子不敢轻易地对朋友们说“不”,有时不惜违背自己的原则和本意,做出错误的选择。如何拒绝别人而不必感到愧疚?如何坚持原则,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不伤害朋友的感情、保持友谊?这些需要孩子们掌握必要的拒绝的技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嘉顿小镇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故事”系列之“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中的故事“小熊罗比学会说‘不’”,了解如何帮助孩子为自己设立界限,对外部压力说“不”

       P1
       今天的天气好极了,天空湛蓝湛蓝的,阳光铺满了大地。小熊罗比和小狗杰克、小恐龙丹尼尔三个好朋友一起在山坡上玩。他们一人捡了一根树棍当长剑,玩起了打仗游戏。他们追啊、跑啊,跳啊,一会儿举起“长剑”进攻,一会儿在草丛里埋伏,玩得开心极了。
       P2
       “不行,太热了,”杰克扔下“长剑”,一屁股躺到了草地上,“我得歇一会儿。”
       “我都渴死了,”丹尼尔擦了擦头上的汗,坐到了旁边的一块石头上,“要是有水喝就好了。”
       “我也想喝水,”罗比说,“或者能吃点水果也行。”
       P3
       “对了,我有一个主意!”丹尼尔兴奋地站了起来,“看见那边兔妈妈的花园了吧,兔妈妈种的葡萄又大又圆,一定又好吃又解渴,我们去偷葡萄吃怎么样?”
       “同意!”杰克一骨碌从地上爬了起来,“我最喜欢冒险了!我们现在就出发!”杰克跳起来,拔腿就往兔妈妈的花园跑。
       P4
       “等等我!”丹尼尔去追赶杰克。
       罗比跟着跑了几步,又停了下来。
       “你怎么啦?”丹尼尔转过身问。
       “我,我,我不想去,”罗比犹豫着说,他觉得好孩子不应该偷别人的东西,他宁愿口渴也不想偷兔妈妈的葡萄。
       “你忘了,我们是三剑客,是最好的朋友,当然要一起行动,”丹尼尔说。
       “去吧,”杰克说,“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 
       “那,那好吧,”罗比只好同意了。
       ......(略)       

       以上故事节选自《嘉顿小镇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故事》系列丛书

       掌握拒绝技巧的孩子更容易做出积极而正确的选择,避免参与到危险的行为中去。如果孩子学会在答应别人的请求之前,能先停下来考虑后果,并且学会各种说“不”的方法,他们在拒绝参与任何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方面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帮助孩子为自己设立界限,对外部压力说“不”,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
       在本故事中,介绍了以下几种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界限的方法:
       一、理解孩子。
       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或者与孩子分享你的个人经历,告诉孩子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二、宽容地对待孩子的失误。
       缺点往往是过度发展的优点,所以指出孩子的缺点之前,先肯定孩子的优点,这样会让批评更容易被接受。
       三、鼓励孩子。
       当孩子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不管问题处理得是否圆满,你都要给予鼓励,告诉孩子拒绝做一些让他们不舒服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妥。
       四、传授技巧。
       给孩子描述坚定而友好的沟通方式,或者通过布偶进行角色扮演向孩子演示。
       五、允许孩子说“不”,尊重孩子的权利和自由。
       当孩子通过反对、抗议、生气、争吵,坚持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父母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理由,如果合理,就改变先前的决定,如果不合理,父母可以坚持原来的界限,但是仍然让孩子确信,父母依然爱他们。
       六、信任孩子。
       告诉孩子你相信他有能力自己做决定、处理好问题。
       七、赞美孩子。
       让孩子旁听到你对孩子的赞美。
       八、帮助孩子摆脱愧疚心理。
       告诉孩子,“如果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拒绝而感到难过或愤怒,那是他自己的事,他需要自己处理失望带来的负面情绪,和你没有关系。你可以表示理解,但不必为此负责,或感到愧疚。”


       以下是几种拒绝的有效策略:
       一、一再地说“不”
       二、说出那是什么行为。如“那是骗人”,“那是偷东西”,“那是危险的事”,“那是违反规定的”。
       三、向朋友解释,说出拒绝的理由。如“我不想惹麻烦”、“我不那么想”,“如果我那么做,我心里会不舒服”
       四、建议做些别的事。
       五、为了保持友谊,让你的门永远向朋友敞开。比如“如果你们想玩…就来找我。”
       六、如果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就不要理那个孩子,然后走开。

专家点评(共14个点评)注:页面2分钟自动刷新,手动点击
*请您先登录->再报名->然后提交问题.
* 如需向专家提问,请打勾
* 发表内容请控制在320字以内
* 提问时请告知孩子的性别、年龄,问题尽量一次性说清楚
* 如果该讲座已结束,则不能对专家提交问题,但是妈妈们可以相互进行交流。
* 《经验值和积分规则》
还可以输入320
吴心奕 提问
读书会聊天室排序: 时间倒序 | 时间升序
  • 武汉月月妈  2013-7-18 13:26:29
    她现在基本吃饭,梳头,或者做其他什么需要配合的不动的事的时候,就必须对着电视。
  • 吴心奕沈阳壮壮妈说  2013-7-18 13:25:19

     当然是以能接受的方式释放情绪比较好。不要把孩子的这些气话当真,忽略这些气话,但是要帮她说出她的真实感受和需要。经常和她沟通,让她用语言表达自己。

  • 沈阳壮壮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3:24:29
    应该让孩子在自已面前表现乖好呢,还是让他尽情发泄自已好呢?
  • 吴心奕核@北京雨桐说  2013-7-18 13:23:24

    那您就满足她一下吧,动画片太长时间,有的孩子会发脾气。看太长时间的动画片,孩子会感觉和父母之间的爱的连接被中断,他会通过发脾气,找茬等方式,去寻求关注。

  • 核@北京雨桐吴心奕说  2013-7-18 13:22:58
    嗯,我也是这样想,她为了让老师满意,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现在得找个理由发泄一下。吴老师,跟看动画片有关系吗?
  • 吴心奕忆然妈妈说  2013-7-18 13:22:02

          2岁多的孩子正处于发展自主性的阶段,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会很激烈,儿童会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做事,反抗外界控制。作为父母,必须坚持必要的安全规范和道德规范(前面提到过),但是,如果过分严厉,或限制过多,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如果孩子的行为或要求没有违反规定,如果大人也有条件满足他(比如,妈妈不是很疲劳,爸爸有时间),那就尽量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吧,让他支配你,不要和孩子较劲,不要和孩子争权。
          注意一点,有时大人可能会觉得受到控制,而产生愤怒的情绪,不愿意去满足孩子,故意和孩子较劲,这与孩子的行为无关,往往是由于成人童年的痛苦经历造成的影响。
          当然,如果孩子的要求或行为违反了规定,或者大人没有条件满足他,那么大人完全可以不去满足他,但是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对他的需要和期待表示理解。

  • 忆然妈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3:21:26
    我家儿子是活泼外向型,二岁多半个月,但是很倔,家里我父母带他,有时他冲凉,要指定我帮他冲,别人都不要,或是冲奶,也要他高兴,发觉他很有支配力,就是他指定就一定要这样子,求指点,谢谢老师!
  • 吴心奕青岛两儿妈说  2013-7-18 13:20:12

    最好让老人和孩子直接沟通,如果老人也只会指责或抱怨,那还不如你来处理这件事。什么时候,孩子能在你面前自然而然地释放负面情绪,你也能坦然接纳,那就好了 。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爱,并且不断和他沟通彼此的感受、需要和对对方的期待,这个更为重要,比如陪伴,赞美,礼物,服务的行为(帮他做事情,做好吃的),身体接触,还有,一定要接纳他的负面情绪,可以看看“倾听孩子”,或者“罗比的自行车”,看看具体怎么做。

  • 青岛两儿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3:19:25
    吴老师,我想再问问孩子骂老人的时候,是让老人自己解决好还是我出面解决比较好呢 ?孩子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爷爷奶奶不在身边的时候是非常听话的,跟他好好说还能帮你干点小活,要在一起的话就不是他了,人比较宠孩子吗?像这种骂他们的话,也只是当时生气,过后孩子稍微对他们表示亲昵,就又好了,本上事事顺着他。
  • 吴心奕青岛两儿妈说  2013-7-18 13:18:59

    孩子还是很清楚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要的,用开放式的问题,显得很没有诚意,可以问:“如果妈妈。。。做,你觉得可以吗?”也可以和孩子表达一下你内心的感受,你的需要,你对他的期待,如果他发脾气,你不要卷进去,如果你也发脾气,他就想,果然我猜得没错,妈妈一点也不爱我,情绪需要接纳,告诉孩子,你理解他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会难过,如果你打骂孩子,然后还说你实际上是爱他的,那不是自相矛盾吗?告诉他愤怒的情绪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释放愤怒的情绪有别的方式,人、或者损坏物品、打人是违反规定的行为,不能被接受,看“爱发脾气的小恐龙 丹尼尔‘,应该有 很多种方式 ,适合他的方式 。但是,关键还是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爱,并且不断和他沟通彼此的感受、需要和对对方的期待,这个更为重要。

  • 青岛两儿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3:17:38
    有时也特意单独带他出去玩,有时也谈话,说是都了解,是做不到,人家说了,羡慕嫉妒恨,我问他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觉得我们是爱他的,而且现在要是稍微不如他的意,就开始骂人。
  • 核@北京雨桐  2013-7-18 13:16:39
    我们家桐也有这种情况,咬衣袖或者咬手指甲,基本都不用剪手指甲,前天还去咬脚指甲。
  • 厦门阳妈  2013-7-18 13:15:48
    我们家阳有段时间也老咬指甲,特别是以前那个班主任上课时,我发现他咬得特别厉害,另一个老师上课时基本上不咬的。
  • 吴心奕1001杭轩轩妈说  2013-7-18 13:15:07

    感觉统合失调,理论上指的是,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咬东西有可能是生理上的原因,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原因。不需要去强化这件事,尤其不要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 杭轩轩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3:14:41
    我们家轩紧张的时候有咬衣领的现象。吴老师,您刚刚提到感觉统合失调,能否简单的解释下?
  • 吴心奕1248青岛康康妈说  2013-7-18 13:13:50

           如果康康不善于表达,有可能是语言发展的原因,也有可能他对自己的内在世界(我们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我们的心理需求,都是我们的内在世界)并不清晰,所以,他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是什么,这就需要妈妈帮他说出来。您不用担心,除了极少数孩子确实有语言天赋,大部分的孩子都差不多,至于更愿意和成人交往,这个很自然。

           成人更容易去体会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交往也更宽容,您可以思考一下,平时在家的时候,成人给与康康的关注是否充分,如果在家里得不到成人的关注,孩子会像一个缺爱的孩子,到处寻找爱的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爱,现在来说,越早越好。

  • 青岛康康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3:13:05
    看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才会有比较顺畅的交往能力。只是仿佛康康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不能那么完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才会出现动手快于语言?康康粘着老师是不是因为跟大人相处更易于跟同伴相处呢,在孩子世界里?我应该从语言上、与人交往上、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陪伴上,继续努力,是吗?
  • 吴心奕1248青岛康康妈说  2013-7-18 13:11:14

           孩子总是从先关注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需要,逐渐发展到关注他人的感受,满足他人的需要。良好的沟通和社交关系,需要孩子同时能关注自我、他人和情境的需要。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如果只管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或者认为别人只是自我的延伸,看不到在相同的情境下,别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么就会出现社交上的问题。

           其实我们所指的爱人的能力,就是指是否有能力关注到他人的感受,并且愿意去满足他人的需要,尊重他人的观点。
            如果孩子得到的心理营养是充分的,也就是说,他的感受是得到认同的、对他人的期待是得到理解的,心理需要(比如得到关注、赞美、自主、秩序、成就等)是得到满足的、观点是得到尊重的,那么,他就能逐渐发展出爱人的能力。社交能力和社交技巧的获得也是水到渠成。对于人际导向的孩子尤其如此,似乎完全可以自学成材。
    但是,对于任务导向的孩子,他们更注重做事,而不是维护人际关系,在这方面就需要成人的指导。
            1.帮助他们了解社交规则和交友策略。
            交友策略指的是自我们与别人互动时,被社会所接受的、能从他人那里获得正面回馈的语言和行为。它们是一些特殊的能力,能帮助我们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任务中成功地完成社交目的。
            比如,进入新团体的策略是:不去引起他人过度的关注,不说太多,或吹嘘自己,不去干扰别人原先的活动。维护友谊的策略是:分享、助人、合作、倾听。
            2.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指的是能体会和理解别人的情感,察觉那些微妙的社交线索,解读复杂的社交关系,洞察别人的动机和目的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嘉顿小镇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故事”之“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系列中的故事“丹尼尔和小蜜蜂”,比如
            1)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引导孩子观察别人的表情和动作,告诉孩子别人可能会有的感受。
            2) 帮助孩子回忆,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在某种类似情况下的感受。
            3)告诉孩子人和人都是相似的,在类似的情况下,别人和他有相同的感受。
            4)当孩子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伤害时,告诉他们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有害的。
            5) 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们如何去同情别人,关心别人、爱别人。
            6) 赞美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们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善良和慷慨的行为让别人快乐。
            3.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
            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让孩子顺畅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期望和观点,也能够倾听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期望和观点,并及时地做出回应,而不是用指责、抱怨、命令、讨好或者讲道理的方式,去与人沟通。
            妈妈可以给康康和对方孩子示范如何进行良好地沟通,并要求他们跟着你说,比如“我看见你们在玩沙子(观察),我觉得很有趣(感受),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期望)”
            “我看见你的头发很黑很亮,系着漂亮的蝴蝶结(观察),我很喜欢(感受),我可以摸一摸吗?(期望)”
            “你刚才打了我两巴掌(观察),我吓了一跳,也觉得很不舒服(感受),如果你想和我打招呼,请你当面说。(期望)”
            至于康康总是缠着老师,我认为康康的行为属于寻求关注,特别是当老师比较亲切、友善,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情况下。
            还有,画画的事,应该要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自由,画不画,画什么,自然由孩子说了算。

  • 吴心奕核@北京雨桐说  2013-7-18 11:34:45

    孩子在生活中,比如幼儿园,可能会因为很多事,积累一些负面情绪。许是因为受到控制、缺少自由和自主,也许是因为受到同伴拒绝,也许是因为受到指责和惩罚,些负面情绪,孩子需要找一个他认为能给他无条件的爱的人,去释放,就是说,不管他怎么说,怎么做,那个人会无条件地爱她,不会指着他,惩罚他,果爸爸平时好脾气、好说话,那么爸爸就自然成了出气筒了。我认为虽然她在幼儿园没有受到惩罚或指责,但是,他有可能为了让老师满意,压抑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可以这样理解。

  • 吴心奕青岛两儿妈说  2013-7-18 11:34:13

           8岁的孩子通常开始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朋友圈了,相比6岁以前,会更独立、也不会总是在寻求关注和认可。如果对于新弟弟的到来,他还有抵触的情绪,那可能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营养是缺失的,让他对父母的爱没有安全感(也就是说,他不相信父母会无条件地爱他),自我价值感偏低。

           这样的情况,父母还是要同时关注两个孩子,建议读一读“嘉顿小镇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故事”之“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系列中的故事“比利和表妹莉萨”,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处理针对同伴或手足的嫉妒情绪的具体做法。比如,
            1. 接纳孩子的情绪。
            2. 帮助孩子分析嫉妒背后的那些想法的真实性。
            如果我们嫉妒新出生的弟弟,那说明我们可能担心父母不爱自己;如果我们嫉妒同伴,那我们可能是担心自己不够好、不被群体所接纳。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评价这些想法的真实性。如果孩子了解到这些想法并不是真的,那么他们的嫉妒就没有了理由。
            3. 告诉孩子处理嫉妒情绪的正确方法。
            4. 给予特别的爱和关注。
            你永远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即便你能完美地做到,内心充满嫉妒的孩子还是能鸡蛋里挑骨头。因此,嫉妒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公平,而是你给予的特别的爱和关注,让他有亲密和被关心的感觉。
            你应该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和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段时间,你所有的爱和关注不能和其它人分享,只能是为了这个孩子,并且应该是一对一的。

           所以,绝对不能因为新宝宝需要更多的照顾,就忽略他。

  • 吴心奕三墩多多妈说  2013-7-18 11:33:02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孩子撒谎也是因为可以获得益处,比如逃避惩罚、逃避责任、获得关注、赢得赞美等等。

           当你发现孩子没有说实话的时候,首先应该思考一下,作为父母,有没有教育失当的地方,比如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是不是会惩罚孩子?当孩子失误的时候,是不是会指责或抱怨?当孩子表现适宜行为的时候,是不是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当孩子成功或进步的时候,是不是没有给予赞美和鼓励?对孩子是不是有不合理的期待?对孩子的限制过多,自由太少了吗?
            如果没有这些情况,那么,当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可以这么做:
            1) 直接把看到的真相说出来,不要设圈套去激发孩子防御性地撒谎。比如“你刚才去厕所洗了手了吗?”
            2) 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接纳。“你觉得洗手很麻烦,是吗?想吃东西的时候不能马上就吃,还得洗手,确实挺麻烦的。”
            3) 试着了解孩子的观点和期望,并表示尊重,不要去反驳。“你觉得手不是很脏,就可以不用洗,哦,我知道了,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原来你是希望一天就洗一次手”
            4) 重申规则。“吃饭之前必须洗手,这是我们家的规定。”
            5) 坚决执行规定。

            不管怎么样,不要因为孩子撒谎去惩罚或者指责孩子。孩子不肯洗手那就每次带着她去洗手,帮她洗,着理解她的感受,孩子觉得你理解她了,尊重她了,她也会表现得更加配合。

  • 吴心奕衢州萱萱妈说  2013-7-18 11:32:19

           萱萱正在用各种感官探索这个世界,所以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身体和行为,父母需要给他一个安全的环境,如果孩子独自玩,就一定要让他远离那些可能会带来危险的东西,如果有大人监护,可以放宽限制,允许他探索和尝试更多的东西。

           畅畅经常咬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可能是他的心理需要。当孩子觉得恐惧、紧张、不安全、疲劳,或者感受到过多的挑战,需要释放没有用掉的能量、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重复性的行为能舒缓他的这些情绪,或者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另一种原因,可能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会喜欢某种特殊的感觉,对口腔刺激过度敏感,不停地找寻能给口腔带来刺激的东西。
            也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矿物质的摄入不足。

           建议家长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1) 鼓励孩子在嘴巴里不吃或不嚼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画画,荡秋千。结束后,表扬孩子,作为奖励,给孩子一些安全的食物咀嚼。 
            2) 用相对安全、健康的东西取代有害的东西,比如胡萝卜条、晒干的红薯条、硬面包、没有油漆的铅笔等。
            3) 发现孩子咬东西的时候,用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引开他的注意力,或者忽视这一行为。不要去羞辱、嘲笑、吓唬,或者指责孩子。通常这只是一个阶段的行为,并不会一直延续。

  • 吴心奕太原帅帅妈说  2013-7-18 11:31:55

           孩子生活在大量的社会规则和期待的环境之中,其中有一些是孩子在任何环境和场合中都必须做和绝对不可以做的事情,这些必要的规范包括三个方面:

           a. 安全规范。指不伤害自己,如玩秋千时必须用双手抓紧绳子,吃东西以前必须洗手,不能在马路上轮滑。
            b. 道德规范。
            l 不伤害别人的身体、感情和财产。比如不可以打人、骂人、偷东西等。
            l 不损坏和浪费财物。如不可以故意撕书,在墙上画画等。
            相比安全规范和道德规范,社会约定和社交规则就有弹性得多,它们会因不同的场合、环境、状况而不同。
            比如在幼儿园必须自己收拾玩具,而在家里就可以不收拾;平时都是自己吃饭,但在心情不好,需要妈妈安慰的时候就可以让妈妈喂。你可以要求一个6岁的孩子见到老师打招呼,但对3岁的孩子就可以不要求。
            对于2岁多的孩子,只要求遵守安全规范和道德规范就可以了,不必对他有过多的要求。作为父母,你可以示范良好的社会行为,可以在孩子表现出适宜行为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表扬,但是不必强求。
            还有,每个孩子学习的方式都不一样,应该尊重孩子,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学习,他没有跟着读,并不表示他没有在专注地学习。
            最后,没必要强迫孩子认错,很多孩子抗拒承认错误,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只要孩子能将错误的行为改正过来,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承担责任,做一些善后,就可以了。当然,如果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勇敢地表达歉意,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
            对于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和作为新手的失误,父母都应该宽容一些,让孩子能把注意力放到了解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新技能上面,而不是憎恨他人,或者憎恨自己。

           孩子非常看重关系,希望维系关系,宁愿不去顾及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孩子不爱理人也可能和性格有关系,妈妈要经常关注孩子内在的需要和感受。如果你订的规则是,必须和大人打招呼,我认为对于这么大的孩子,这个规则并不合理。换句话说,您的期待太高了,您需要降低您的期待。您发现没有,您要求孩子必须要有礼貌行为,但是,您并不去关注孩子有什么感受,如果他的感受总是被忽视,那么,久而久之,他就变得只会讨好别人。礼貌行为,你可以引导一个6岁的孩子,但是,对于一个2岁多的孩子,太早了。对于这么大的孩子,只要遵守必要的安全规范和道德规范就可以了。

  • 吴心奕厦门阳妈说  2013-7-18 11:31:12

            孩子比较独立、有主见,这是他的个性,并不影响他和其他孩子交往,但是,在和别的孩子交往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要去照顾别人的感受和需要,这对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通常你要让他尊重别人的观点,体会别人的感受,满足别人的需要,前提是,他的观点首先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得到理解和接纳,他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观点没有对错,每个人可以持有不同的观点,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

           比如,小朋友说不和他玩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那个孩子在用情绪控制他,威胁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强迫他改变主意,那么,孩子需要了解这一点,告诉孩子,那个孩子的期望是什么,他采取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然后,谈谈他的感受,是不是觉得受到了控制,感到愤怒,是不是担心失去了朋友,谈谈他的需要,需要陪伴、自主?

           让他自己自由地做出选择,如果对于游戏、同伴的需要更大一些,那么就接受那个孩子的意见,妥协。如果对独立自主的需要更大一些,那么就选择离开,沟通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了解对方的行为的性质和目的,阳阳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就可以理智地做出选择,而且,交往并不是一味地去满足别人的需要,也要考虑到自己。

           所以,告诉孩子,要学会拒绝别人,也要学会坦然地接受别人的拒绝,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他内心的需要,体现着他内在的感受,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就理解了他的行为。拒绝别人不必觉得愧疚,别别人拒绝也不必觉得愤怒,这是一个有着健康的心理界限的人的表现。

  • 核@北京雨桐吴心奕说  2013-7-18 11:23:36
    孩子(5周岁多)最近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没有满足她,她就不高兴,说一些类似“我恨爸爸”“我讨厌爸爸”“我不喜欢你了”“我要把你打倒”之类的话,而且还会动手打爸爸。放暑假,就全部放松了,放奶奶家,全天看动画片,其他的没有什么变化。请问老师,发生这种情况原因在哪?要如何处理才好?
  • 青岛两儿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1:22:08
    家里两男孩,大的8周岁,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小的刚5个月。这段时间老大就不让奶奶抱小的,一抱小的就哭,有时大声嚷嚷,然后晚上就做梦哭,都不知道怎么弄了?
  • 三墩多多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1:20:53
    最近发现我家多多(4岁半,女孩)会或多或少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我该不该重视?比如让她去洗手,她不愿意,然后不让我陪她,自己跑去洗手间绕一圈,回来跟我说洗过了,诸如此类。
  • 衢州萱萱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1:18:48
    萱萱1岁5个月,在家里随处拿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螺丝,螺丝刀,泡沫,橡胶管等,太危险了。畅畅5岁1个月,姐姐的孩子,去幼儿园上学,每天晚上回来,看他书包里的铅笔都被他咬得一团糟,铅笔的木头都被他咬得软软的,因为是在幼儿园里,我们家长不知道他是怎么咬成这样的,也没有办法制止。回到家里有跟他好好说过铅笔不能咬,有毒的,会毒死的,但是都不管用。
  • 太原帅帅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1:15:20
    我们宝宝2岁11个月,每次出去别人跟他打招呼都不理人,而且不爱说话,如果不问就一句都不说,但和孩子一起玩,交流都还可以。老师教的都可以记住,就是不说话,让跟读也不跟,和老师打招呼也不是很愿意,但操作的可以,都按老师说的做,做的也很好。孩子还不愿意承认错误,不管我说不说,他总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哎,真不知道怎么办?我还发现孩子们在一起玩,他很顾忌别人的感觉,总是照顾别人,但是有一些该拒绝的也不拒绝很奇怪。
  • 厦门阳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1:14:17
    阳6周多,幼儿园老师说他的思想较成熟,小朋友一起玩时想法比较多,但小朋友又不喜欢听他的,他和小朋友的关系就不那么好。他在园里会和几个小男生打着玩,但更喜欢和小女生在一块玩。我们对门的邻居是一个比他小半岁的同班同学,那个小男生的主意也比较多,经常我们家的去他家玩得不开心地回来,问他,他说“多多老要我听他的,我不开心就回来!”平时他很会关心比他小的,和比他大点的也能玩在一起,就是和他一样大的容易起冲突,而且喜欢和女孩子玩。遇到事情会退缩,也爱掉眼泪。小朋友说不和他玩了,他就当真一直记着,下回玩时还会说:“你那天不是说不和我玩了吗?”老觉得这个孩子太早熟,过得很辛苦!
  • 青岛康康妈吴心奕说  2013-7-18 11:13:04
    康康三岁三个月。和小朋友合作很生疏。不会和小朋友交换玩具玩,跟小朋友打招呼突兀(上去就握人家手),或者玩笑着喊“滚!滚!”,会突然跑上去嘴巴对着小朋友“噗噗响”,会跑到小朋友身后打上两巴掌。我多少次说康康这样做不礼貌可是都收效甚微,请问吴老师我该怎么引导,让他的交往行为感觉更加亲切顺畅,对方也更易接受些?幼儿园老师说康康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一个人拉着老师的手或拽着老师的衣服老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老师给小朋友上课时,康康和老师一起面对着小朋友。他是因为刚到幼儿园环境陌生造成的吗?康康不画画,老师说在活动中小朋友都画了花,妈妈接的时候老师亲手交给妈妈说这是上课的时候画的。只有康康不画,老师说,让康康画,他不肯,再让他画,他就哭了。
  • 青岛康康妈  2013-7-18 11:11:29
    很感谢吴老师对我和康康的帮助,细心解答我的问题,告诉我家长和孩子的界限、多尊重孩子、多陪伴接纳孩子等等,现在康康已经愿意和小朋友玩了,情绪和行为上已经好了很多。着实内心十分感谢!
版权所有© 2012 母亲读书运动网   浙ICP备18053775号-1   浙公安备33010602008996号
关于我们 | 意见反馈 |